12月14日至12月15日,本人被集團公司派往海南??诮邮軕惫芾砼嘤?。在培訓學習中,主要學習了南京大學童星教授、暨南大學李偉權教授、四川大學韓自強教授三位教授關于應急管理的講授的有關知識?,F將培訓學習進行總結。
一、中國應急管理的發展狀況
在過去的十年應急管理工作中,單一的“過程-事件分析”式的應急管理案例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往往不具有普適性:將某一應急管理案例中的成功經驗引入幾乎完全相同的另一場應急管理實踐中去,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失??;記取某一應急管理案例中的不成功教訓去處理另一場應急管理實踐,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災難性后果。因此,“過程-事件分析”在應急管理案例研究中的作用很有限,需要新的理論模式指導應急管理工作。
基于應急管理規律性、增強應急管理主動性的需要,實現預案電子化、數字化的需要和應急指揮系統統一化的需要,應急管理的研究和實踐都要求超越原“過程-事件分析”模式,探索、尋找并實踐新的模式。學者提出的“五結構”已超越“一案三制”即“預防與準備、預警與監測、救援與處置、善后與恢復”模式已超越“應急預案、應急體制、應急機制、應急法制”。
二、政府應急能力建設
應急能力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恢復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應用科學、技術、規劃與管理等手段,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危險包括人的危險、物的危險和責任危險三大類。
我國對緊急事件進行分類管理,按照發生的嚴重程度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分別需要四級政府以及單位、鄉村和社區有相應的應急能力。國家的應急管理主要以國務院為主,通過建立國家級應急法規,要求地方政府配備必要的應急能力和應急立法、應急物資戰略儲備與生產,做好國家動員等。地方政府的應急能力主要包括應急指揮協調、資源配置、信息溝通、專業應急隊伍建設。單位、鄉村和社區的應急能力主要包括隱患排查、信息報告與預警、先期處置、基層應急隊伍建設、風險意識教育等。
三、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許多重大決策出臺和重大項目開工沒有進行穩定風險評價,引發了影響極壞的群體性事件;許多決策(尤其是重大項目決策)提出將穩評作為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賦予其“一票否決”的效力,某地某項目因穩評不過關而被“暫緩實施”或“終止決策”的消息頻現。這看似“民主”,但并非都“科學”。
風險評估有四種類型,主要包括經濟風險、安全風險、環境風險和穩定風險。在開展各項風險評價時,如果不考慮當地居民的風險與收益,就無法在穩評時取得他們的支持;如果不考慮當地居民在安全風險和環境風險感知方面的“建構性”及其與專家評價之間的差異性,就無法獲得居民的風險接受水平并招致他們的反對。這就要求,經濟評價中除了重視企業和政府的收益外,還要增加對地方經濟獲益的評價(當地就業崗位,當地居民收入,當地居民公共服務便利性,當地居民社會福利補償等);還要增加安全事故風險和環境事故風險影響評價的深度和廣度,開展回應式風險溝通與全程化公眾參與,將公眾尤其是當地居民的風險感知作為安全風險評價和環境風險評價的指標加以考慮。因此,一定要改變為“維穩”而倉促穩評的做法,沒有基礎的穩評只會越評越不穩。把穩評看作是其他各項風險評價效果的“試金石”和重大決策前的最后“閘門”,這不失為未來風險評價機制改革的新思路。
四、突發事件與輿情導控
當前,社交網絡與社交媒體打破了包括網站、論壇、博客等傳統網絡媒體在內的單向性的壟斷式信息散播局面,成為主流信息傳播渠道,形成了基于“移動互聯”的新興網絡輿論場。在此背景下,本地突發事件的影響能在短時間內突破地域限制,通過社交網絡傳播迅速得到公眾關注,在新興網絡輿論場中形成社交網絡輿情,不僅體現民眾對事件的感受與態度,還表達著民眾對政府、警方處置的關注與看法,若處理不當,負面影響被網絡無限放大,極易衍生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威脅社會公共安全,影響政府和公安機關公信力。黨和政府對網絡輿情高度重視,科學有效地監控與引導網絡輿情、化解輿情危機,已成為公安機關網絡監管要務。
新興網絡輿論場的特征,去中心化的新媒體構架依賴于強社交鏈;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平臺,成為新的媒體傳播核心渠道,在國內外,媒體擁抱社交傳播已成為大趨勢;媒體消費場景全面“移動化”,新聞廣度(新聞APP)+新聞過濾(微信等社交平臺)成為網民獲取新聞的“左右手”;微信+自媒體改變了媒體輿論場權重配比,信息傳播構架被社交媒體消解和重構,形成新興網絡輿論場。
新興網絡輿論場輿情導控的難點。一是警務新媒體發揮作用難。二是傳統媒體發揮作用難。三是新興網絡媒體監管難。
做好輿情引導工作的對策和建議。一是建立常態化網絡輿情預警機制?,F階段從新媒體平臺上進行輿情采集、監控、研判、預警等工作已經有了初步成效,建立完善的分警種、分部門的輿情監督預警機制,需要各級公安機關警種部門的全員參與,并進行常態化運行。二是聯合網信部門建立協同監管機制。應當聯合網信部門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對參與新聞發布和評論的各類組織及個人納入管理范疇。三是建立個性化的輿情工作機制。新形勢下,公安機關可以創新方式方法,持續加強輿情導控工作。輿情導控承載于內容之中,公安機關可以利用技術手段的革新,注重宣傳方式的創新,當下流行的H5技術、VR技術、短視頻等形式都可以成為借助的手段。四是創新網絡群防群治的輿情工作機制。引導各領域、各層次具有代表性的活躍網民,特別是網站論壇編輯、自媒體從業人員等參與網絡社會管理,發揮“法治網絡宣傳員”、“網情民意聯絡員”、“公安工作監督員”的作用,及時掌握網情動態、線索,引導他們協助公安機關開新興網絡輿論場中開展輿情工作。
五、智慧城市與應急管理
智慧城市建設與應急產業發展為國家與地方經濟轉型提供了戰略機遇。智慧城市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適應了全球城市化發展的趨勢。通過智慧城市推動公共建設服務,以及社會民生等相關領域的智慧應用,帶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產業創新,培育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智能可穿戴裝置、車聯網等新興網絡信息消費。同時,這些產業又能為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所用,形成了城市功能服務與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有機結合的新業態,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的新方式,借助現代技術發展,促進城市管理更加精準化、更加高效化。智慧城市建設需要以公眾需求為導向,而安全是公眾的基本需求。面向智慧城市,建設好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需要緊密結合智慧城市的優勢從戰略的高度進行體系設計,從而提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支撐條件和途徑。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來促進城市應急管理,使城市的應急指揮系統能夠有即時有效的信息共享、各部門統一協作標準化的緊急應對、無論何時何地暢通無阻的通訊、簡便快捷地提高處理能力、對事件的預知、預警和預報以及更高效的協同工作能力。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創新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把大數據等新技術運用到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中,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利用空間感知系統打擊恐怖活動和預防犯罪,這樣一些先進技術與最佳實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推動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需要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將國外經驗做法本土化,促進自身公共安全管理水平與應急能力提升。
兩天短暫的學習使我對應急管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應急管理與集團公司的項目管理、安全管理、綜治工作等息息相關。學習應急管理有助于提高本人對應急管理的理論認識,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繼續關注并學習應急管理方面的知識,結合集團公司的實際情況,不斷向專家和前輩學習,為做好公司的安全工作、綜治工作,保持公司穩定局面盡最大努力。
朱孝銳
2017年12月20日